接着上篇讲起哦~
而对于有些男高音则不能直接用这种方法,有的学生唱到f2声音开始嘶哑,再往后唱就没音了,如果直接用“关闭”唱法是不切合实际的,老师就用微声唱法让学生练习了半年后,再把声音放大,结果学生一下唱到了a2,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然后针对高音的质量还不够好的问题,结合“关闭”唱法训练了一段时间,把头腔共鸣的问题解决了。在实际的个别课教学中,还会有很多类似这样的情况出现。所以说,个别课教学是不能够千篇一- 律地用同一种方法或手段来授课,一定是因人施教、因材施教的;另一方面要针对学生的声音特点、声乐技巧和艺术表现力,采取更有利于声乐技巧发展和艺术表现力提高的教学对策或教学方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使他们的声乐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发挥。如,有的学生在琴房练习得很好,可是一上舞台或考试就出问题,这就是心理素质不好,像这种学生就要多给他们上公开课、上舞台的机会等等。
(二)声乐个别课教学的反复性。由于声乐是一门技术性和艺术性都很强的学科,学生在掌握和巩固歌唱技能的训练中,所学知识与技能的反复现象,就表现得尤为突出。
声乐个别课教学的反复性,表现为歌唱概念上的反复现象和歌唱技能训练的反复现象两个方面。歌唱概念上的反复,是因为声乐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的特殊传授方式所致,同时又是学生心理、生理因素和思维方式的差异所致。声乐个别课教学方式中,声乐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大都根据教师的经验,把自己歌唱的感受和体验、歌唱的方法与技能,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或语言传授给学生,学生按照教师的启发来获得与教师相同的歌唱感觉与音响效果,并通过不断的重复来巩固这种声音概念和声音效果。这门被称之为“看不见、摸不着”的学科的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几乎是在教师和学生各种各样的感受体验交流中进行,譬如声音位置“高一点”,声音“靠前、靠后”,气息“放下来’”等技术的要水,都比较抽象空洞,大多凭教师的教些实践经验、在教学中养成的教学用语习惯,,往往无法标准化和规范化,使学生在教学中对歌唱的概念理解和感觉会反复无常而差距很大,其次,学生歌唱心理、生理上的差异,以及情绪上的变化,都可能对歌唱的概念和感受产生影响。
---------------------《声乐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