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音器官组成人类的发音器官具有复杂的结构,是发音和言语的基础。整个发音系统包括动力器官、振动器官、共鸣器官和构音器官,其中以声带为主体的振动器官在嗓音的形成中最为重要。 呼吸器官为动力器官,自肺呼出气流振动声带而发音。 共鸣器官形状和大小的变化有助于形成独特的音色。构音器官的变化是形成各种元音和辅音的基础。
1.发音动力器官发音的动力器官(activator)即呼吸器官,主要包括气管、支气管、肺、胸廓及相关肌肉、膈肌和腹部相关肌群。在吸气和呼气肌群的作用下,胸廓开大或缩小,产生吸气和呼气动作,自肺呼出的气流是声带振动的动力。 胸廓的运动万式分为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前者靠改变胸廓前后径,而后者通过改变胸廓上下径进行呼吸。 人类在发音时所采用的呼吸方式大致是一种胸腹式联合呼吸,与一般安静时或运动时的呼吸方式不同,呼气相比吸气相时间相对延长,吸气相与呼气相之比安静时为1:1.2,说话时为1:5~1:8,歌唱时则为1:15~1:20。
2.发音振动器官发音的振动器官(generator)以声带为主体,发音时闭合的声带经呼出气流冲击、振动,发出原始的声音即基音。 音高即声音的高低,取决于声带振动的频率,而频率与声带的长度、厚度、张力及振动范围有关。 声带短、薄、张力大、振动幅度小、振动频率快,发出的声音音高较高,反之则音高较低。 声强是指声音的强弱,取决于声带振动的振幅,并与声门下气流压力有关。声门下压力大,声带振动的幅度大、声强就强,反之则声音弱。
3.发音的共鸣器官(resonator)包括鼻腔、鼻窦、口腔、咽腔、喉腔、胸腔等,其中声带以上至口唇形似喇叭的共鸣腔即声道(vocal tract)的共鸣作用最大。声道是一端封闭、一端开放的闭管共鸣器官,具有可变性和复合性,其大小、形状及腔壁的硬度影响共鸣效果。改变共鸣腔的形状和大小后,可影响音色。 歌唱时如降低喉的位置,可增加咽腔容积,使音色丰满。婴儿喉及气管上端呈漏斗形,随年龄增长,共鸣系统逐渐发育,喉位置下降,口咽和舌咽形状由锥形发育为大致圆柱形.声道发育自青春期至20~21岁逐渐成熟,平均长约17.5cm。随年龄的增长,老年人黏膜萎缩变溥,声道容积进一步扩大,嗓音共鸣与喉气道阻力亦发生变化。女性共振峰随年龄增大面降低,可能与老年人喉的位置较低有关。男性喉气道阻力岁年龄增长而显著降低。